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章
序号 | 一级学科 | 合作导师 |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供博士后承担或参与研究课题名称 | 拟招收人数 | 对申请人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 |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 所属学院 |
1 | 中医学 | 冼绍祥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 | 1.国自然:益气养阴活血法调节MLK-JNK-自噬机制介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激活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2.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医院制剂新药开发及产业化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面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平台的系统化研究 4.国自然:基于Mtln调控肌浆网-线粒体交互作用下的钙稳态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及机制 | 1 | 有心血管相关基础研究学习或工作经历 | 段骄 13631461005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2 | 中医学 | 杨忠奇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评价 | 1.科技部+企业配套: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临床研究 2.科技部应急专项: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3.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大剂量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新冠肺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 1 | 从事中医药临床研究和方法学研究 | 杨忠奇 13688867618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3 | 中医学 | 刘凤斌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中医辨证诊断的定量化、标准化;中医临床疗效的合理评价 | 1.学校科研团队培育项目:基于疑难病的调理脾胃方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2.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肠安菌泰治疗IBS-D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评价研究 3.学校科研团队培育项目: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4.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胶七散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保护的整合机制研究 5.国自然:FGIDs中医证候多维量化诊断网络的系统建模及临床实证模式研究 6.国自然:健脾清热活血法通过调控circ 0062649-miR 632-CLUmRNA网络 抑制C-myc转录阻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炎-癌”转化的机制研究 | 2 | 中医、中西医、中药学 | 刘凤斌 13694239909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4 | 中医学 | 王陵军 | 中医内科学 |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防治研究 | 1.国自然:基于HMGB1/RAGE-自噬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机制探讨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法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2.国自然:基于AGEs-自噬-内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机制探讨益气温阳活血法防治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 1 | 1.中医学、医学、药学、中药学、生物学等专业; 2.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 3.有发表过SCI原创性研究论文优先。 | 王陵军 15915756206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5 | 中医学 | 李静 | 中医内科学 | 心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 国自然:Piezo1通道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2 | 生物医学、中医学及相关研究背景 | 李静 13826271799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 | 中医学 | 林昌松 | 中医临床基础 | ①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研究;②金匮要略研究 | 1.国自然:基于外泌体miR-337介导TGF-β信号通路探讨祛湿通脉法抑制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破坏的机制 2.国自然: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断藤益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整合机制研究 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外泌体源miR-337在类风湿关节炎软骨分化中的作用及断藤益母汤的干预研究 | 1 | 1.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医学、药学、生物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获博士学位; 3.英语熟练,能够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书写论文; 4.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开展相关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 | 林昌松 13802772276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7 | 中医学 | 陈光星 | 中医临床基础 | 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1.广州市科学技术局:肾虚类风湿关节炎与免疫衰老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 2.医院创新强院工程:益肾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 | 1 | / | 陈光星 13711602757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8 | 中医学 | 李赛美 | 中医临床基础 | 1、中医治疗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2.伤寒论理论与文献研究 | 高水平大学建设:基于岭南特色的中医传承与创新研究(30万元) 研究方向:①纯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机制研究;②中药单体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机制研究 | 2 | 具有内分泌病糖尿病临床或基础研究背景,热爱中医有志之士。参加过国家级课题研究,发表SCI论文者从优。 | 李赛美15818159018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9 | 中医学 | 罗颂平 | 中医妇科学 | 生殖健康与生殖障碍的中医药研究 | 1.国自然:补肾安胎法调控PIEZO1介导MAPK/Akt/Notch通路交互作用治疗自然流产的机制研究 2.医院创新强院二期工程:助孕丸联合地屈孕酮对先兆流产早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岭南补肾法治疗先兆流产和复发性流产的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 1 | 1.中医、中西医、中药学,临床医学等; 2.具有独立申报和执行课题的能力; 3.发表专业相关SCI论文1篇以上,IF>2.0 | 郜洁 13760605046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10 | 中医学 | 王海彬 | 中医骨伤科学 | 骨与关节退行性变;代谢性骨病 | 国自然:基于ChIP-Seq技术探讨组蛋白修饰在补肾法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表观遗传机制 | 1 | 1.骨与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研究背景 2.SCI收录论文2篇,单篇IF>2分 3.熟悉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 王海彬 13711540346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11 | 中医学 | 徐亮亮 | 中医骨伤科学 | 干细胞与骨关节疾病 | 国自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C调控骨骼发育和骨代谢及其在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 1 | 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及动物模型建造 | 徐亮亮 13163704004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12 | 中医学 | 阮岩 | 中医五官科学 | 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 | 1.国自然:小青龙汤通过ILC2s介导JAK/STAT通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2.高水平医院建设:耳鼻喉科区域诊疗中心 3.高水平医院建设:中医五官科学 | 1 |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 | 李云鹤 15913165941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13 | 中医学 | 林国华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治疗痛症的相关研究 | 1.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基于Network-meta构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循证优化方案及临床转化研究 2.国自然:基于网状Meta和GRADE系统构建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证据分级库及推荐方案的研究 | 1 | 针灸推拿专业优先 | 刘子君 15015013704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14 | 中医学 | 蔡业峰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病的转化医学研究 | 急性缺血性中风关键证候辨治方案的循证评价研究(2018YFC1705002) | 1 | 具备生物医学工程,或医疗人工智能,或健康大数据分析等交叉学科背景,有应用于神经病学或中医学的研究经验者优先 | 蔡业峰 13631333842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15 | 中医学 | 池晓玲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防治肝胆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1.中医药辨证论治阻断逆转慢乙肝肝纤维化一级防治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8ZX10725506-003) 2.中医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发生肝癌发病率的影响研究 3.中医辨证相关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分子机制研究 | 1 | 应届中医、西医博士,或取得博士学位后参加工作不超过3年 | 萧焕明 13570323439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16 | 中医学 | 符文彬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治疗抑郁相关病症、帕金森病的研究 | “M1-Ach受体调控SSS-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针刺抗抑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81774411;国家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针刺拮抗GABA中间神经元受体调控突触可塑性的快速抗抑郁机制,2019A1515012043;“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及认知神经机制研究;皮内针对阈下抑郁人群大脑执行控制系统功能重置的神经机制研究,YN2019ML13;“疏肝调神”整合针灸治疗中度抑郁障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 3 | 有相关研究基础与工作经验优先 | 吴倩 13580323354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17 | 中医学 | 黄燕 | 中医内科学 | 脑血管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芎芪合剂对于调控NMDA受体-调节神经突触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研究(81873262) | 1 | 中医内科脑病专业、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神经生物学专业、中药药理专业人员优先考虑 | 黄燕 13318802266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18 | 中医学 | 林定坤 | 中医骨伤科学 | 慢性筋骨病/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 | Notch调控血管新生对脊髓损伤后的修复作用及补肾活血法干预研究; TUDCA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 | 2 | 中医骨伤科学出身,应届博士生毕业 | 李想 13609793555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19 | 中医学 | 林琳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研究 | 健脾舒肺颗粒治疗早期COPD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1 | 熟悉临床科研方法学,有一定中药药理学研究基础 | 吴蕾 13794374910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0 | 中医学 | 刘健华 | 针灸推拿学 | 针刺调节脑可塑性的机制研究 | 1.大脑感觉皮层调控肝经和生殖器官感觉传入的作用研究; 2.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机制研究 | 1 | 针灸学、生理学 | 刘健华 13729889452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1 | 中医学 | 刘军 | 中医骨伤科学 | 骨与关节退变及损伤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或生物组织工程基础研究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miR-675靶向TBK1介导骨关节炎免疫微环境调控软骨细胞自噬及补肾活血中药干预研究; 2.广东省财政厅专项:中老年退行性膝骨关节炎中医药防治管理体系; 3.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基于岭南瘀湿合治理论探讨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治及慢病管理研究; 4.广东省财政厅专项课题项目:中医骨伤科传统特色疗法传承创新研究 | 1 | 1.35岁以下,近年在国内外获得骨伤科、骨科或生物学或相关医学博士学位,身体健康; 2.有较强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 3.较强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背景,从事过干细胞研究或有动物实验的经验; 4.做事认真踏实,责任心强,有良好的与人相处、沟通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5.曾参与重大课题研究,熟练掌握实验室技能或在国外从事过实验研究者优先; 6.博士期间在国际专业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篇或以上者优先。 | 曾令烽 15913145367 (团队公邮:gjtb@gzucm.edu.cn)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2 | 中医学 | 刘旭生 | 中医内科学 | 中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 | 基于多组学的CKD中医慢病管理临床获益预测模型建立及社区推广研究 | 2 | 中医内科或中西医结合内科专业毕业 | 刘旭生 13503078703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3 | 中医学 | 孙景波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脑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方向 | 益气活血类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辩治循证优化研究 | 1 | 中医学、中药学及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有实验室工作经验者优先 | 孙景波 13642627661 gdszyysjb @gzucm.edu.cn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4 | 中医学 | 温泽淮 | 中医内科学 | 证候临床研究 | 基于“篮式设计”的两种中药经典名方上市后“以证统病”研究 | 1 | 中医证候临床及基础研究 | 周莉 13580393379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5 | 中医学 | 杨志敏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湿证人群预警与干预研究,体质与易感疾病多组学研究 | 1.中医湿证人群预警与干预研究; 2.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干预装备研究; 3.中医药保健技术与产品研究; 4.岭南地区传统村落高脂血症人群蛋白表达谱特征研究; 5.基于模式生物药物筛选平台对失眠类中药复方优化筛选研究; | 2 | 有分子生物学基础,或有药理学或多组学等生物学机制研究基础 | 徐福平 15902042439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6 | 中医学 | 丁邦晗 | 中医内科学 | 从事中医药防治心血管急症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攻方向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机制,针刺对心肺脑复苏的影响及机制。 | 电针针刺提高复苏后综合征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1 | 1.申请人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医学、药学、生物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 3.英语熟练,能够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书写论文; 4.品学兼优,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科研能力,能够相对独立开展相关临床与基础科研工作,有课题申报经验者优先; | 刘云涛 13560021023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7 | 中医学 | 吴大嵘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循证研究 | 中医药优势病种证据系统的智能化构建及应用示范 | 1 | 有发表临床研究SCI论文经历 | 吴大嵘 13808869436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8 | 中医学 | 赵玲 | 中医内科学 | 内分泌代谢病 | 脉管复康片联合糖痹外洗方化瘀通络内外兼治预防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的循证评价研究。 | 1 | 本科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 赵玲 18818866015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29 | 中医学 | 李坤寅 | 中医妇科学 | 中医药防治妇科㿂瘕及妇科杂病的临床研究 | 基于PI3K/Akt/mTOR通路探讨缺氧诱导细胞自噬稳态失衡在子宫腺肌病中的作用机制及加味芍药甘草汤的干预研究(81873331)/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子宫腺肌病铁死亡相关基因的干预研究/基于Wnt/NF-κB双信号通路正向交联探讨氧化应激在子宫肌瘤中的作用机制及橘荔散结丸的干预研究 | 1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 李坤寅 13903050912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30 | 中医学 | 何伟 | 中医骨伤科学 | 股骨头坏死基础与临床研究 | 基于Piezo1对血管/破骨/成骨的三元调控探讨活血通络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骨修复机制;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股骨头坏死保髋临床系列研究 | 2 | 具有医学、数字骨科,或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或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干细胞、发育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具有熟练的数据分析或实验操作技能力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科研工作。 | 魏秋实 13602407269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31 | 中医学 | 黄宏兴 | 中医骨伤科学 | 1.中医药诊治骨伤疾病研究;2.骨质疏松研究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去势大鼠骨骼肌线粒体中lncRNA表达特征、调控网络分析及中药干预研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Beclin1/Bcl2研究自噬-凋亡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及中药对其的影响; 3.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科研究重大项目:广东省骨质疏松人群中医证型和体质变化规律及防治策略研究 | 1 | 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或骨伤科或骨科等相关专业毕业 | 黄宏兴 13922726488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32 | 中医学 | 林一峰 | 中医骨伤科学 | 脊柱病临床研究 | miR-155调控线粒体途径髓核细胞凋亡及补肾壮督方的干预研究(8157151072) | 1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 林一峰 18922312257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33 | 中医学 | 李灿东 | 中医诊断学 | 中医诊断学 | 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研究 | 2 | 中医诊断学及其相关专业,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 翁慧 13696895196 | 基础医学院 |
34 | 中医学 | 史亚飞 | 中医基础理论 | 情志致病机制研究 | CaSR介导MAPKs/Cytc/Caspase-3通路调控青少期应激中缝背核5-HT能神经元可塑性及调肝治法干预作用研究;基于青少期应激抑郁中缝背核突出前膜5-HTT/5HT1AR通路探讨调肝治法方药的中枢作用机制 | 1 | 从事中医情志理论实验研究或神经生物学研究 | 史亚飞 13798046294 | 基础医学院 |
35 | 中医学 | 许能贵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效应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 (1)经络功能的研究——足厥阴肝经和生殖器官特定联系的生物学机制。(2)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相关机制研究。 | 1-2 | 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学专业或神经生物学专业、神经影像学专业,发表SCI论文者优先 | 王老师 020-39354039 邮箱:wanglin16@gzucm.edu.cn |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
36 | 中医学 | 唐纯志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治病机理研究 | 针刺循经取穴效应规律及中枢机制研究 | 1 | 针灸或者神经生物学研究背景 | 唐纯志 13710333215 |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
37 | 中医学 | 陈永君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作用原理和神经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研究 |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948、基于对前额叶皮层生物钟基因Bmal1的调控研究电针抗抑郁的作用机制、2020/01-2023/12、55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C1712100、“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基于腧穴配伍分类指导原则的针灸优势病种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课题5:“特定穴配穴治疗房颤和肠易激综合征的自主神经调控机制研究”、2019/12-2021/12、125万、在研、主持。 3、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专项、2018B0334001、抑郁症诊治方法研究--抗抑郁非药物疗法研究、2019/01-2022/12、80万元、在研、主持。 4、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团队项目(自然科学类)、2018KCXTD006、针灸抗抑郁神经生物学研究创新团队、2019/05-2021/12、50万元、在研、主持。 5、广东省重大精神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N201801、NRG1-ErbB4信号调节GABA释放机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研究、2018/10-2020/10、10万元、在研、主持。 6、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年学科研究重大项目、电针治疗阈下抑郁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20、60万元、在研、主持。 | 2 | 医学或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背景(其他条件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相关规定) | 陈永君 15002006186 ychen@gzucm.edu.cn |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
38 | 中医学 | 潘华山 | 针灸推拿学 | 中医药防治运动性病症及运动健康促进研究 | 1.糖尿病患者健康体适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效果研究 2.健脾益气疏肝中药复方减缓运动性疲劳的药效及其物质基础和制备工艺研究 | 1 | 1、中医学或运动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荆纯祥 13501535125 |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
39 | 中医学 | 商洪才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评价的方法学 |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循证优化及疗效机制 | 1 | 中医药学或信息学 | 葛昕 39358152/13798196691 | 医工 |
40 | 中医学 | 潘华峰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药防治脾胃系疾病 | 1、从“PKA/NLRP3炎症小体-巨噬细胞焦亡”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防治胃癌前病变的分子机制研究; 2、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胃癌前病变中医精准医学治疗方案研究;胃“炎-癌”微环境证候演变规律及扶正为主病证结合研究。 | 1 | 1、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背景; 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何维 17620980867 | 科技创新中心 |
41 | 中医学 | 王奇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脑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 1、基于肠道CYP3A酶代谢途径探讨补肾益智方提高蛇床子素生物利用度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研究(81973918); 2、藁本内酯通过调节脑血管内皮细胞GLUT1改善痴呆动物血脑屏障Aβ转运及清除的机制研究(81673627); 3、基于BAP理论从细胞内Aβ清除和生物利用度角度探讨当归芍药散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研究(81473740); 4、广州市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重点实验室(201805010005); 5、中医药防治脑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 1 | 1、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或中药学专业博士背景;2、具有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3、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王奇 13002003167 | 科技创新中心 |
42 | 中医学 | 胡玲 | 中医内科学 | Hp相关胃病良恶性病理改变证候差异特征研究 | 基于“邪毒致变”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Hp相关胃病良恶性病理演变的证候特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774238) | 1 | 1. 具有中医、中西医结合或生物学专业背景和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2. 第一作者发表过研究性SCI论文者;3. 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认真,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与沟通能力。 | 胡玲 13828423978 | 科技创新中心 |
43 | 中医学 | 宋健平 | 中医临床基础 | 青蒿素类药物防治重大疾病的研究 | 1.援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第2期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2.援科摩罗抗疟中心技术援助项目; 3.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 ; 4.青蒿素联合凉血散血药对脑型疟营血分证脑部血管周细胞的影响; 5.中药降糖新药连梅颗粒的研发及产业化 | 3人 | 中医、中药、中医临床基础、寄生虫病学等专业 | 宋健平 13925116028 | 青蒿研究中心 |
44 | 中药学 | 唐洪梅 | 中药学 | 中药新药开发与安全性评价,消化药理 | 1.国自然:健脾止泻法通过miR-29及靶基因对脾虚泄泻IBS-D肠道敏感性作用机制研究 2.省自然:疏肝健脾止泻法调控ENS干预肝郁脾虚型IBS-D的机制研究 3.医院临床研究专项:基于智能导航的岭南特色膏方安全性评价 4.医院创新强院工程:化痰消瘤颗粒 | 1 | 中药学、中药药理学或分子生物学专业,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具有良好的英文写作能力。 | 唐洪梅 13924022239 020-86358342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45 | 中药学 | 刘博 | 中医药学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 | 1.中药国际质量标准制定; 2.中药活性物质手性研究与多途径结构优化; | 1.“中药国际标准示范究”(2018YFC170790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专项; 2.中药活性成分手性研究; 3.通过Nrf2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平衡探讨“异病同证”与“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以TGn-2为例(2017B030314166) | 2 | 刘博团队研究范围较广,对专业背景要求较宽松: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理、生化、生物或其它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博士均可申请。原则上要有2篇及以上第一作者SCI论文发表,如有8分以上SCI论文发表,可适当放宽对第一作者的要求。 | 刘博 13926167968 电邮 doctliu@263.net 微信号:tcmdoctliu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46 | 中药学 | 赵瑞芝 | 中药学 | 中药理论现代阐释 | 基于脾脏物质代谢探讨脾运化不足致银屑病的作用基础 | 1 | 中医中药专业 | 赵瑞芝 13610241754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47 | 中药学 | 刘中秋 | 中药药理学 | 基于中药药代动力学原理的中药药效和毒性作用的机理以及防治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 | “解毒-通脉”中药毛冬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靶点-多成分互作”网络调控机制研究[批准号:819301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020/01-2024/12 297 基于体内暴露的中药附子质量标示物的挖掘、确证与应用[批准号:2017YFE0119900]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9/01-2021/12 95 肝肠三循环调控黄酮和含黄酮中药干预结肠癌的分子机制[批准号:81720108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2018.01-2022.12 234 | 2 | 药理学,中药学,分子生物学 | 王莹 13610124683 | 中药学院 |
48 | 中药学 | 王宏斌 | 中药资源学 | 药用植物学 | 植物高光效基因挖掘与鉴定 | 2 | 植物学及中药学背景优先 | wanghongbin@gzucm.edu.cn | 中药学院 |
49 | 中药学 | 于洋 | 中药学 | 方药作用机制研究 | 干姜黄连汤寒、温配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配伍机制研究 | 1 | 药理学或中药学专业 | 于洋 18502076756 | 中药学院 |
50 | 中药学 | 张荣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及功效机制 | 调肝治法依赖AMPA/NMDA受体调控外侧缰核-中缝背核神经环路可塑性干预生命早期应激抑郁的机制研究 | 1 | 药理学或中药学专业 | 张荣 13560153358 | 中药学院 |
51 | 中药学 | 王利胜 | 中药药剂学 |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 补阳还五汤促进缺血性脑中风后康复“生新”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研究,No.81573872 | 1 | 中药学或药学 | 王利胜 13427590008 | 中药学院 |
52 | 中药学 | 陈扬 | 中药药理 | 1.天然药物药理机制研究 2.中药药效物质的靶点研究 3.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 1.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 1 | 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具有扎实的生物学或药学理论基础和浓厚的科研兴趣,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水平,以第一作者发表过相关领域的科研论文。申请者年龄不超过35岁,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英语写作能力。 | 陈扬 13500013336 | 中药学院 |
53 | 中药学 | 胡庆忠 | 治疗充血性心衰的小分子药物 | 双重靶向CYP11B2及盐皮质激素受体用以治疗充血性心衰 | 2 | 分子/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药理学、药物化学 | 胡庆忠 13060868176 | 中药学院 | |
54 | 中药学 | 廖国超 | 新型糖疫苗研究及靶向选择性药物释放的高分子材料研究 | 新型TLR4激动剂用于肿瘤相关糖抗原疫苗的构建与优化及其抗肿瘤免疫活性研究 | 2 | 有机合成或高分子材料 | 廖国超 liao@gzucm.edu.cn | 中药学院 | |
55 | 中药学 | 段礼新 | 中药资源 | 天然产物生物合成与转化 | 知母甾体皂苷生物合成关键基因的克隆及生化功能研究/强效抗癌甾体皂苷OSW-1的组合生物合成研究 | 2 | 有分子生物学背景 | 段礼新/15810062294 | 中药学院 |
56 | 中药学 | 靳红磊 | 中药资源学 | 药用植物学 | 叶绿体PPR蛋白LPE1调控光系统II生物发生机理研究;双定位蛋白DRR1参与核质基因组稳定性双重调控机制研究 | 2 | 植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背景优先 | 靳红磊 jinhl@gzucm.edu.cn | 中药学院 |
57 | 中药学 | 周玖瑶 | 中药药理学 | 肾脏药理学 | 中药复方治疗慢性肾病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 | 1 | 基础医学、药理学、中药学、中医学等相关专业 | 周玖瑶 18620783138 zhoujiuyao@tom.com | 中药学院 |
58 | 中药学 | 胡明 | 药理学 | 药物及营养物质的吸收与代谢 | Mechanistic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 Classical Chinese Formula Xiao Chai Hu Tang Against Irinotecan-Induced Gut Toxicities [NO.81961128028] 肝肠三循环调控黄酮和含黄酮中药干预结肠癌的分子机制[批准号:81720108033] | 2 | 药理学,蛋白质组学 | 王莹 13610124683 | 中药学院 |
59 | 中药学 | 周华 |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心血管药理学及抗炎免疫药理学 | “解毒-通脉”中药毛冬青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多靶点-多成分互作”网络调控机制研究[批准号:81930114] 基于体内暴露的中药附子质量标示物的挖掘、确证与应用[批准号:2017YFE0119900] | 2 | 药理学,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 | 王莹 13610124683 | 中药学院 |
60 | 中药学 | 赵钟祥 | 中药化学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创新药物发现 | 基于体内过程的岭南特色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 1 | 中药学或药学 | 赵钟祥 13632290129 | 中药学院 |
61 | 中药学 | 祝晨 | 中药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 1苦木抗炎症性肠病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研究; 2 基于胆汁酸池内稳态调控的莲胆消炎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研究 ; 3消炎利胆片调控胆汁酸代谢稳态与氧化应激防御通路治疗湿热证胆汁淤积的作用机制及配伍研究 | 1—2名 | 具有中药化学或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专业背景 | 祝晨 18588750624 Email: zhucc@gzucm.edu.cn | 中药学院 | |
62 | 中药学 | 周联 | 中医药免疫药理与毒理 | 大黄牡丹汤通过短链脂肪酸抑制“鞭毛蛋白-TLR5炎症信号通路”治疗IBD的机制研究 | 1 | 医学、中医、中药、药学、生物背景均可 | 13728034228 | 中药学院 | |
63 | 中药学 | 张翠仙 | 中药化学 | 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 | “软珊瑚共附生微生物克服肿瘤耐药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优化”(粤自然资合[2020]039号) | 1~2 | 肿瘤药理学或天然药物化学 | 张翠仙 18613156798 | 中药学院 |
64 | 中药学 | 陈蔚文 | 中药资源与创新中药研究开发 |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南药(粤农农函[2019]1019号);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资金项目—动态保护(粤中医函[2017]456号) | 1-2人 | 药学、中药学、中药化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农学、植物学、植物保护、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背景。 | 詹若挺 (电话:13609028820) (邮箱:zhanrt@zgucm.edu.cn) |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 | |
65 | 中药学 | 胡英杰 | 中药学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 两种原创性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组合研制TNBC治疗新药的成药性研究 | 1 | 获得博士学位 | 胡英杰 13503059459 | 科技创新中心 |
66 | 中药学 | 徐勤 | 中药学 | 1.中药安全评价 2.中药抗肿瘤研究 | 中药降糖新药连梅颗粒的研发及产业化2019B020201012(第二) | 2人 | 无 | 徐勤 13668957800 | 青蒿研究中心 |
67 | 中西医结合 | 周岱翰 | 中医肿瘤学 | 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 | 深圳三名工程:深圳三名工程周岱翰国医大师中医肿瘤团队合作项目 | 1 | 1.中医临床相关专业 2.中医基础相关专业 | 唐莹 18825144748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8 | 中西医结合 | 林丽珠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1.国自然:基于ERS-PI3K/Akt/mTOR-自噬轴探讨益气除痰方干预EGFR-TKIs获得性耐药机制研究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建设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科专病循证能力提升 4.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基于mi-R-182靶向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探讨益气除痰方干预NSCLS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 | 2 | 1.211院校毕业; 2.有肿瘤专业背景; 3.基础研究者优先。 | 李雪维 13926068516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69 | 中西医结合 | 邓高丕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妇科疑难病 | 1.广东省中医药局:名优中成药“麒麟丸”的二次开发 2.广东省中医药局: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 1 |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临床医学等 | 邓高丕 13005162679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70 | 中西医结合 | 邱士军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功能磁共振研究 | 1.国自然:2型糖尿病脑衰老演变分析及早期稳健预测新方法研究 2.国自然:基因-多模态影像联合标志驱动的放射性脑损伤精准预测模型研究 | 1 | 1.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医学或其他相关专业,博士/硕士学历毕业; 2.之前从事功能磁共振研究; 3.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过高分SCI者优先 | 邱士军 13922221050 | 第一临床医学院 |
71 | 中西医结合 | 陈达灿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中西医结合防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 祛湿法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1-2人 | 要求具备扎实中西医皮肤病专业知识、皮肤免疫方向研究经历,以及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 莫秀梅 13650755038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2 | 中西医结合 | 韩凌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中药免疫药理 | 中医药防治寻常型银屑病血清标志物发现及转化研究 | 2 | 获得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科学型博士学位,发表过SCI论文,具有免疫药理研究经验者优先 | 韩凌 1581718898 linghan99@gzucm.edu.cn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3 | 中西医结合 | 黄宪章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实验诊断标志物的研究 | NEXN参与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与实验诊断价值研究; 重大慢性病高端试剂标准物质及量值溯源评价技术研究 | 2 | 无 | 黄宪章 13719302018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4 | 中西医结合 | 卢传坚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 1.银屑灵优化方干预miR-31介导角质细胞代谢重组的机制研究; 2.基于“十二五”支撑计划临床研究探讨中医医协同治疗银屑病的蛋白质组学机制 | 2 | 免疫学和皮肤病学方向 | 闫玉红 15920395608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5 | 中西医结合 | 王小云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绝经相关疾病 | 1.广东省强省建设项目“更年期综合征” 2.中医心身同治绝经过渡期肾虚肝郁心身证候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 1 | 无 | 黎霄羽 17021936@qq.com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6 | 中西医结合 | 吴万垠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 | 扶正抗癌方通过调控铁蛋白促进铁死亡逆转非小细胞肺癌对吉非替尼耐药的机制研究 | 1 | 分子生物学、药学、医学专业 | 王苏美 18820028744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7 | 中西医结合 | 张敏州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 中医药防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系统研究(2019KT1169);基于心肌显像(PET)技术评价中医药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灌注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YN10101915);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2019KT1222) | 2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 毛帅 13560321597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8 | 中西医结合 | 郑广娟 | 中药药理/病理学 | 心血管疾病及银屑病的基础及临床研究 | 1.通过线粒体蛋白质组学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痰瘀共患”的发病机制及心力方的干预机制 2.湿证免疫组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1 | 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皮肤病等相关蛋白组组学、免疫组学等研究基础 | 郑广娟 13726861958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79 | 中西医结合 | 王志宇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 | 基于TAMs/CXCL1/HSPC轴诱导乳腺癌预 转移龛探讨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 科学内涵及干预研究 | 2 | 中医药学、肿瘤学 | 王志宇 wangzhiyu976@126.com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80 | 中西医结合 | 张海波 | 肿瘤科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疾病 | 基于循证医学评价的针刺改善胃癌根治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 1 | 肿瘤相关专业 | 张海波 13724123615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81 | 中西医结合 | 王能 |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 | 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中医药防治研究 | 1. 基于TAMs/CXCL1/HMGB1免疫自噬交联轴探讨消癖方乳腺癌化疗增敏的作用机制和靶向垂钓; 2.应激蛋白GRP78调控乳腺癌干细胞自噬活动的分子机制及增敏中药小分子抑制剂开发; 3.基于肿瘤干细胞应激耐药探讨中药复方癌毒清抑制GRP78/HMGB1自噬轴介导乳腺癌化疗增敏的分子机制和物质基础 | 1 | 参照大学基本要求 | 王能 18824191114 ellen0000@126.com | 基础医学院 |
82 | 中西医结合 | 黎晖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中医药调控固有免疫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牛珀至宝微丸通过HMGB1调控髓源性抑制细胞防治感染性休克 | 1 | 基础医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或生物学 | 张丽桃 02039358020 | 基础医学院 |
83 | 中西医结合 | 杜群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调理脾胃方药药理研究 | 教育厅重点项目:清热健脾活血法通过调控mir-223/NLRP3炎症小体/细胞焦亡治疗UC的机制研究 | 1 | 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中药学博士毕业生 | 杜群 13794444907 | 科技创新中心 |
为防止简历投递丢失请抄送一份至:58123452@qq.com(邮件标题格式:应聘职位名称+姓名+学历+专业+博士信息网)
学校介绍 斯里兰卡斯里贾亚瓦德纳普拉大学(University of Sri Jayewardenepura)创建于1958年,是斯里兰卡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大学。大学位于斯里兰卡立法首都科特,所以被... [详细]
学校简介 英国皇家农业大学 英国皇家农业大学(Roy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英语国家中第一所农业院校,1845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批准成为直属院校,办学历史... [详细]
为什么选择马来西亚诺丁汉? 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校区拥有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高大广阔的建筑群以及先进的教学和研究设备,为学生打造出一个得以激发灵感的绝佳生活、工... [详细]
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 1.第一个获得哈萨克斯坦“教学领域成就”总统奖的大学 2.QS2023世界大学排名第150名 3.四次负责联合国“学... [详细]
项目背景 泰国(Thailand)是东南亚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经济发展曾跻身“亚洲四小虎”。泰国是世界新兴工业国... [详细]
韩国嘉泉大学 韩国嘉泉大学成立于1939年,是韩国的一所4年制私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于韩国首都圈京畿道城南市,是韩国首都圈大学当中办学规模第5位的综合性大学,嘉泉大学... [详细]
澳门理工大学 国际认可 澳门理工大学重视优质教育与科研应用,是亚洲首家通过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OAA)院校级别学术评鉴以及成功通过国际素质核证、三度获得亚... [详细]
课程概况 Overview 学制﹕3年 授课语言﹕中文/英语 招生对象 Target 本地/内地/外地考生 入学甄选 Selection 有关学术单位将择优安排面试,并以... [详细]
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Maca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ST)建校于2000年,年轻活力、发展迅速,为澳门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大学。大学秉持「意诚格物」之... [详细]
1.报读条件: 1.1)普通招生 .持有硕士学位或经澳门大学认可的同等学历。 1.2)硕博连读 .为澳门大学就读硕士课程不少于㇐年之学生,并已完成所有修读课程及具有... [详细]
Copyright © 2005-2022 http://www.boshiban.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版权所有:博士信息网
京ICP备2020049185号-61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2233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拒绝一切碰瓷式维权!博士招聘,博士后招聘,海归博士,引进博士,海归招聘,高校教师招聘,高校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