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先皇理工大学博士留学项目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博士招生
吞武里皇家大学博士留学项目
马来西亚斯特雅大学博士留学项目

广西中医药大学2022年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及113名博士公告

来源:博士信息网发布时间:2022-07-13作者:靖靖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桂人社发〔2011〕155号)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简事业单位增人手续的通知》(桂人社规〔2018〕27号)等精神,结合实际工作需要,2022年我校面向国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及领军人才若干名,公开招聘博士113名。现公告如下:
  学校简介
  广西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也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4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有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1个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1个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研究实验室、1个中—加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1个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8个(含培育),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4个(含培育)。拥有广西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基地2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
  社会服务优势明显
  学校以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近年来,学校利用中药药效筛选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两所直属附属医院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等系列技术平台,学校先后为区内外25个省区的100多家医药企业、科研院所或个人提供技术服务,完成了上百个中医药品种的处方论证、毒理试验、药效筛选与评价等研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学校还提供原料检测、中药质量真伪优劣评价,中药农药残留等技术服务,建立起中医药科技服务平台。
  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近年来,学校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人文学科研究基地,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学校对壮医药进行挖掘研究,挖掘整理了一批以壮医药线点灸为代表的临床诊疗技术,创立了壮药质量标准体系。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水平,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走向世界,力争建设成为以中医中药学科为主体,医、理、工、管兼容,产学研结合突出、民族医药特色鲜明、人文精神高贵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成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中医药民族医药人才及其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壮瑶等民族医药科研创新及其文化传播中心,成为促进区域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热爱高等教育事业;
  (二)品行良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身体健康,具备岗位要求的条件;
  (四)具有博士学位(含2022年12月30日前取得博士学位者);
  (五)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岁(时间计算到本次招聘报名截止日,对年龄有特别要求的岗位,以招聘岗位要求为准,高层次领军人才可适当放宽);
  (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未解除者;
  2.受刑事处罚或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做出结论的人员;
  3.现役军人;
  4.法律规定不得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
  高层次人才团队及领军人才的引进
  (一)引进方式:全职或柔性引进
  (二)范围及待遇
  学校根据“双一流”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引进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相关学科的高层次人才团队1-2个。引进的具体条件及待遇面议。
  领军人才:在国(境)内外学术界具有较高学术地位的知名专家,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有突出学术成就,具备领导本学科赶超国(境)内外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高级职称及博士学位。引进的具体条件及待遇面议。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优先考虑:
  第一类:两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高等学校一级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
  第二类:入选(获得)过国家中组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局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含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或荣誉称号,如国医大师、长江学者、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第三类:担任过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负责人,如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等;或主持承担过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优秀青年项目等高水平科研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主持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等。
  第四类: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等高水平科研教学类奖励一、二等奖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特别荣誉奖、专著类一等奖等。
  第五类:入选过省级重大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如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广西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等;或担任省级科研平台(载体)负责人或国家级科研平台(载体)副主任,如广西重点实验室主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或以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含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非论文类的哲学社会科学奖)一等奖;或主持承担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科技支撑(攻关)计划项目课题(不含子项目、子课题)。
  (三)引进程序
  1.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2年12月30日。
  2.报名方式(可选择以下两种方式报名)
  (1)网上投递:团队或个人相关简历材料及证明、聘期工作计划等文件电子版统一发送到邮箱。
  (2)现场报名:将团队或个人相关简历材料及证明、聘期工作计划等交到广西中医药大学人事处,进行现场报名。
  3.资格审查。
  人事处会同相关单位(部门)对应聘团队或个人材料初步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4.人才评议。
  由学校组织人才工作专家根据应聘材料对其学术水平、思想道德水平、业务能力、发展潜力和工作计划等进行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形成人才引进方案报校领导审定。
  5.签订合同。学校与引进人才签订引进合同并办理有关手续。
海外博士招生更多 +
关注微信
扫码关注博士公众号
扫码添加李老师微信
联系方式

电话:010-81746299

手机:18618125055

微信:58123452

QQ:58123452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Copyright © 2005-2022 http://www.boshiban.com, All Rights Rreserved 版权所有:博士信息网 京ICP备2020049185号-61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2233号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拒绝一切碰瓷式维权!博士招聘,博士后招聘,海归博士,引进博士,海归招聘,高校教师招聘,高校人才招聘